——淺談漢語拼音教學
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是識字、閱讀與寫作的核心,更是一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頭戲”。
教師需聚焦核心素養(yǎng),注重實際語境運用,推動從“教拼音”到“用拼音”的轉變。
興趣導向:多元策略寓教于樂
“火眼金睛”識拼音:依托教材13幅情境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隱藏拼音,開發(fā)“我有火眼金睛”游戲,快速找拼音,實現(xiàn)音、形、境結合,激發(fā)興趣。
創(chuàng)編順口溜記字母: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編創(chuàng),如“菠蘿菠蘿b、b、b”,借“左手棒棒b、b、b”區(qū)分形近字母。課前齊誦口訣、書寫前復現(xiàn)提示語,助學生鞏固規(guī)則。
身體操作擺字形:學生用手勢比出拼音字母“b”、用身體擺出拼音字母“n”“p”,或用材料拼擺出拼音,將學習轉化為實踐,強化感知與記憶。
全員參與:彈性設計因材施教
初入學學生基礎差異大,教學前先評估拼音基礎,讓有基礎的學生以“小老師”身份參與“我教你”互助。統(tǒng)籌拼音、識字等教學,以拼音和識字為保底要求,其余環(huán)節(jié)依學情設計,落實因材施教。
資源整合:任務群促深度融合
按新課標要求,拼音教學可融入“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幫助學生打基礎,結合“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提升學生閱讀表達能力,通過“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等任務群拓展學習場景。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微課、“智慧中小學”平臺等資源,豐富教學形式與過程。
緊扣“有趣、有法、有效”初心,以多樣互動為紐帶,兼顧趣味與實效,引導學生從“不會學”邁向“學會學”“愛上學”,讓學生在個性發(fā)展與能力提升中,收獲富有獲得感的語文學習體驗。
(周口市紡織路小學 胡亞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