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久久91,超碰97国产在线,毛片免费在线,久久精品视频18,国产精品伦理网,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日韩av

項城白芝麻的“破圈”之旅

發(fā)布時間:2025-10-31 來源:周口日報
文字大小:

外地考察學員品嘗芝麻焦饃。

記者 張志新 文/圖

核心閱讀

在豫東大地,一座名為項城的城市,正因一種古老的作物而煥發(fā)新的生機。它色澤白潤,籽粒飽滿,香味純正,是穿越了四百余年時光的味覺記憶;它含鈣量是牛奶的2倍,含鐵量是菠菜的3倍,是大地賜予的“營養(yǎng)寶庫”;它從昔日的“雨澇不見面”到今日的機械化收割,是科技賦能農業(yè)的生動實踐;它從零散作坊到百家企業(yè)形成的產業(yè)集群,年產值數億元,是鄉(xiāng)村振興路上強勁的產業(yè)引擎——它,就是項城白芝麻。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發(fā)布第646號公告,依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核準全國870個產品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項城白芝麻成功入選。這塊沉甸甸的“國字號”招牌,不僅是對其獨特品質的權威認可,更是項城多年來深耕白芝麻產業(yè),探索農業(yè)現代化、品牌化之路的璀璨結晶。讓我們一起走進項城,探尋這顆小芝麻如何長成帶動一方致富、振興鄉(xiāng)村的大產業(yè)。

歷史底蘊與自然稟賦 孕育獨一無二的“項城味道”

在項城人民心中,白芝麻是大地最好的饋贈。這份饋贈源自歲月的積淀與自然的厚愛。

項城與白芝麻的緣分,源遠流長?!俄棾强h志》記載,明朝時期項城境內已有芝麻種植,多分布在南半部的砂礓黑土區(qū)。明清時期便有“城南黑土地尤宜(種植芝麻)”“芝麻莖山積于廷”的盛況描述,可見當時種植之廣與收獲之豐。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世代與芝麻為伴,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也傳承著對這份獨特風物的深厚情感。

我國有一條著名的芝麻集中種植帶,西起湖北襄陽,經河南南陽、駐馬店、周口,至安徽阜陽、宿州等地,包括黃淮平原、南襄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而項城市正位于這條種植帶腹心。項城地處黃淮平原,氣候冷暖適中,光照充足,雨熱同期,為芝麻生長提供了絕佳的氣候條件。

芝麻生長對土地極為“挑剔”。它喜地勢高燥、疏松肥沃的砂質土壤,不耐洪澇,素有“天旱收一半,雨澇不見面”的農諺。項城市李寨鎮(zhèn)、賈嶺鎮(zhèn)及周邊區(qū)域廣泛分布著古老的砂礓黑土地,屬于淮北平原砂礓黑土系的一部分。這種土壤腐殖質含量高,排水性良好,恰好滿足芝麻生長的特定要求。

“項城市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共同孕育出項城白芝麻獨特的品質。”國家特色油料產業(yè)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河南省農科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洋如是說。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造就了項城白芝麻“色純皮薄,籽大粒飽,口感香醇,營養(yǎng)豐富,出油率高”的獨特品質。經權威機構測定,項城白芝麻含油量≥51%、亞油酸含量≥43%、芝麻素含量≥1.2克/千克,鈣含量是牛奶的2倍。因此,項城有“白芝麻之鄉(xiāng)”的美譽。

科技賦能與模式創(chuàng)新 破解千年種植難題

品質卓越,但傳統的白芝麻產業(yè)發(fā)展曾一度面臨瓶頸。成熟后的芝麻莢一碰就炸裂,收獲全靠人工,費時費力,成本高昂,這也成為制約項城白芝麻發(fā)展壯大的“卡脖子”難題。

轉變始于一場科技攻堅。以張海洋為首的專家團隊,立志要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收芝麻場景。他們采用人工化學誘變和常規(guī)雜交育種技術,歷經11年不懈努力,成功選育出“豫芝ND837”等宜機收芝麻新品種。2022年,新品種在項城、商水兩地試種500畝并取得成功。

金秋時節(jié),記者在項城市賈嶺鎮(zhèn)麻大莊村的80畝連片芝麻田里看到,一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轟鳴作業(yè),將芝麻稈吞入機腹,完成收割、脫粒、秸稈粉碎還田等一系列工序。三四個來回,收割機便已滿載,隨即在地頭將一倉飽滿的芝麻籽粒倒進運輸車。

“這機器割得干凈,脫粒徹底,籽粒破損少,作業(yè)效率比人工提升數十倍,機收損耗顯著降低!”農機手麻文禮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從2022年“豫芝ND837”在項城、商水兩地試種成功,到2023年項城市宜機收白芝麻種植面積迅速擴大至5萬畝,項城一躍成為我國第一個宜機收芝麻規(guī)模種植示范市。2024年至2025年,項城白芝麻種植總面積穩(wěn)定在20萬畝左右,其中宜機收白芝麻約6萬畝。如今,經過3年集成推廣與持續(xù)優(yōu)化,項城已構建從播種、管理到收割的芝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徹底打破了芝麻種植全靠人工、不利于規(guī)模種植的瓶頸,為產業(yè)騰飛插上了科技翅膀。

產業(yè)振興與品牌塑造 從“土特產”向“致富IP”華麗轉身

有了優(yōu)良的品質和規(guī)?;a的基礎,如何將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讓白芝麻真正成為富民強市的產業(yè)?項城市的答案是:推動“三鏈同構”(延伸產業(yè)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叫響品牌,做活產業(yè)。

在項城市李寨鎮(zhèn)東薛行政村的白芝麻文化館,村黨支部書記王山峰熱情地向來訪的項城市人大代表推介本村的特色產品。“請大家看看這個芝麻焦饃,焦香酥脆,上面的白芝麻是我們鎮(zhèn)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里種出來的!”他一邊介紹,一邊打開包裝請大家品嘗。

“一口下去,既香又脆,越嚼越有味,還是咱們項城的芝麻焦饃好吃!”一位人大代表的由衷贊嘆,正是項城白芝麻產品市場吸引力的生動縮影。

東薛行政村依托政策支持,積極探索“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大力發(fā)展“一村一品”,將白芝麻種植面積從原來的200多畝擴大至1000多畝。同時,該村大力開發(fā)芝麻葉、芝麻球、芝麻醬等系列產品,并緊跟時代潮流,通過電商平臺將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目前,該村白芝麻產品每月的線上銷售額超10萬元,小小芝麻成為帶動村民增收的“金豆豆”。

近年來,項城市委、市政府堅持新發(fā)展理念,將白芝麻產業(yè)作為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項城白芝麻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程,制定《項城市白芝麻地標產業(yè)綜合開發(fā)實施綱要》,圍繞“立體式開發(fā)產品、矩陣式發(fā)展品牌、多維度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的發(fā)展思路,著力打造區(qū)域品牌與企業(yè)品牌協同發(fā)展模式。

2024年12月舉辦的“與你項豫 兒時味道”2024中國項城首屆焦饃大賽暨白芝麻推介會,就是一次集中展示品牌形象、深化產業(yè)融合的成功嘗試。通過這樣的活動,項城白芝麻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截至2024年年底,項城市已擁有白芝麻企業(yè)和加工作坊112家,年加工芝麻1.6萬噸,初步形成白芝麻加工企業(yè)集群。項城市年生產芝麻香油7600余噸、芝麻醬4000余噸,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總產值高達3.8億元。項城白芝麻正從一個地方性的“土特產”成長為一個響當當的“致富IP”。

如今,站在新起點,項城的白芝麻產業(yè)發(fā)展路徑愈發(fā)清晰。下一步,項城將充分利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優(yōu)勢,依托光明(項城)白芝麻產業(yè)園這一強大平臺,圍繞打造白芝麻連片種植基地、深加工基地和宜機收芝麻研發(fā)基地三大核心,進一步拉長芝麻產業(yè)上下游鏈條。

這意味著,項城將不僅僅滿足于原料生產和初加工,還要向芝麻素、芝麻蛋白、高端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領域進軍,形成附加值更高、競爭力更強的芝麻深加工產業(yè)集群。項城的最終目標是打造全國知名的農業(yè)品牌,讓項城白芝麻香飄世界,為率先建成現代化農業(yè)強市貢獻力量。

編輯:田青葉    審核:韋偉    監(jiān)制:王錦春
返回頂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文字縮放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