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
在時光的河流里,書籍似一葉扁舟,載著無數(shù)熱愛讀書的人穿越風雨,抵達成功彼岸。它不僅豐富智慧,更能療愈傷痛。古往今來,多少人因書而醒、因書而愈,仿佛書中文字藏著一股神奇力量,能撫慰疲憊靈魂,治愈塵世的創(chuàng)傷。
藥,自古分君臣佐使;書,亦分經史子集。它們共同的秘密,在于“對癥”。西漢時期的劉向在《說苑》中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這句話道出了讀書的深層意義。然而,書不僅能醫(yī)愚,更能醫(yī)怒、醫(yī)愁、醫(yī)躁、醫(yī)郁。當一個人沉入書海,里面的文字便化作良藥,緩緩滲入心田,驅散陰霾,喚醒心中的希望。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以詩言志、以筆為劍,卻也曾在命運的低谷中迷失。他年輕時仕途順暢,三十歲參加禮部考試名居榜首,卻因政見不合遭奸臣排擠,壯志未酬,心緒難平,竟患上了“神經衰弱”,夜不能寐,精神恍惚。后來,他閉門苦讀兵書,從字句中重拾熱血與信念。書卷如良醫(yī),漸漸地將他從焦慮與痛苦中拉出,其身心皆得療愈。
更有清代文人秦子忱,曾因頭生疥瘡,整日呻吟,痛苦不堪,遍訪名醫(yī),卻無良方。一日友人來訪,留下一部《紅樓夢》。秦子忱起初只是隨手翻閱,不料竟被書中人物與情節(jié)深深吸引,日讀夜看,如癡如醉,漸漸忘卻了身體的痛苦。一部《紅樓夢》讀完,疥瘡竟奇跡般痊愈。
我書房里最珍貴的,是本殘破的《唐宋名家詞選》。盡管書中字跡已有些模糊,但每當夜深人靜,我總愛翻開細讀。最喜東坡居士的詞作,他在貶謫黃州期間寫下“大江東去”時,可曾想到這豪邁的詞句會成為后世無數(shù)失意者的良藥?那些被貶謫的苦悶、喪妻之痛、流放之苦,都在文字的蒸餾中化作瓊漿玉液,滋養(yǎng)了千百年后無數(shù)人的心靈。
前日整理舊書,我發(fā)現(xiàn)一本《浮生六記》,書頁間夾著朵干枯的茉莉,是多年前在舊書攤上淘得的。沈復與蕓娘伉儷情深,他們穿越時空而來,總能讓人會心一笑。讀書至此,忽覺滿室生香,連窗外的蟬鳴都變得悅耳起來。這大概就是文字的神奇之處,它能將平凡的日子點染成詩,讓病痛中的軀體找到棲息的港灣。
讀書,是一種靜心的修行。它讓人從喧囂中抽身、從紛擾中脫身。閱讀一本書,如同進入另一個世界。那里沒有世俗紛爭和生活瑣碎,只有文字與心靈的對話。在書中,可以與哲人同行,與詩人共飲風月。那些穿越千年的智慧,以及沉淀在紙頁間的人文情懷,悄然滲入讀者身心,撫慰人的情緒,讓人在紛擾現(xiàn)實中找到精神的后花園。
“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在書的世界里,我們可以放下所有面具,回歸最真實的自己。一字一句,皆是良藥;一頁一章,皆為良方。忙忙碌碌中,唯有書頁翻動的聲音,能讓人真正靜下心來,聆聽內心的回響。我們更需要這樣的“良醫(yī)”,它不昂貴、不復雜,一本好書、一盞清茶,便能使心靈得到撫慰。讀書,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生活方式。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在喧囂中保持清醒,在困境中不失希望,在平凡中看見光芒。
所以,當感到疲憊、焦慮、迷茫時,請別忘了,還有一種溫柔地治愈身心的方式——讀書。書香里有草木的精氣,也有作者的心路歷程。它像一位沉默的老友,不言不語,卻始終在那里等你翻閱、等你傾聽,讓你重新找回面對生活的勇氣與力量。